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夏季,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学院的“薪火相传,红色筑梦”实践团踏上了前往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的旅程,亲身探寻“十七棵松”的深刻含义,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意志。
十七松下忆红军|忆往昔,十七红松棵棵傲骨
华屋村,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小村庄,因17名青年烈士在1934年长征前夕亲手栽下的17棵松树而远近皆知。每一株挺拔的松树,都是对革命英烈永恒的纪念,它们见证了华屋乃至赣南大地上的红色传奇。实践团成员漫步松林,每一步都踏响了与过往对话的回音,体会着历史长河中的不屈与坚韧。
实践团首先在村史馆拜访了前华屋村驻村干部杨青山,他向实践团成员讲述十七棵松的故事,站在信念树前,将过往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的历史娓娓道来。
前华屋村驻村干部杨青山在讲述十七红松的故事
红心不忘奔小康|看今朝,百十村民奋力共创新篇章
华屋这座红色印记深刻的村落在党的大力支持和村民们的努力建设下,在新时代的春风下面貌一新,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变化,团队成员分别采访了红色文化传承人华丕懋,华屋新时代大学生华良,经历沧桑岁月的长者,用口口相传的历史,向青年们生动讲述了每一棵松树背后的故事。老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1934年的那段岁月,讲述着17位青年离家参军前夜亲手种下松树的情景,以及他们对革命的坚定信仰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参观了老式客家居民楼
华屋村现代化的村民住宅
实践团成员在村图书室采访了华氏家族后人井冈山大学在校生华良同学,他与实践团的同学分享乐自己从小深受先辈们精神熏陶,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也选择了红色氛围浓郁的井冈山大学,同时也相信只要华屋青年跟着党的指引,坚守先辈们十七棵松的精神一定可以把家乡建设的越来越好。
与华屋村大学生华良交流
赓续血脉再奋进|望未来,红史代代永流传
实践团到村史纪念馆参观学习,在历史文献与珍贵照片中探寻深思,更深入的了解“十七棵松”故事主人翁鲜为人知的故事,清晰的看到了华屋村的发展和变化。
参观村史馆
深入学习后,团队成员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记录红色文化的传承情况,为当地红色记忆的保留和宣传尽自己的一份力。此外,实践活动还包括了协助当地维护红色教育资源、参与社区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学生们积极投身于华屋村的公共服务之中,用实际行动向革命先烈致敬,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与华屋村的小朋友互动
在革命后代华丕懋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踏上后山的蜿蜒小径,在后山的葱茏翠影之间,十七棵松树傲然挺立,一座肃穆庄严的烈士纪念亭屹立于此。实践队队员张天宇将鲜花庄重地安放在烈士墓前,全场沉浸于一片凝重肃穆的默哀氛围之中。
在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瑶湖学子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也在实践的磨砺中锻炼了自我,坚定了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召唤、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当活动落下帷幕,他们带着对历史的崇敬、对未来的希望,以及作为新青年的使命,踏上归程,心中那份信念比出发时更加坚定明亮。(文:张天宇 图:舒源熠)